Friday, 6 March 2020

地圖製造 MakeWorld.tw

This is a Taiwanese online business making personalized towels with Taiwan labelled on the world map. I ordered them in January and I haven't received any of them until today (March 7). I might need to wait for another few weeks to get them.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shopping experience on this website. English-reading people are not likely to order from them directly so I won't write the shopping experience in English. I will add my comment about the towel later if I receive them smoothly in the coming weeks.


這是一個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的購物經驗,訂購的時候沒有想到在2020年還有網路商家是這樣處理訂單的,因此在等待包裹可能寄過來的路上,寫下這個經過給其他可能想訂的人參考。

地圖製造 MakeWorld.tw

知道這個店家是選舉之後同學告訴我的,他提到新聞上有817的勝選毛巾,但他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連結了。沒有FB的我,隔天才用新聞的關鍵字才找到,畢竟因為新聞也不能太明顯地置入性行銷。

總之,在過年前的星期六,找到這個網站,訂好871毛巾之後,又看了其他的商品,發現他們主要的商品其實是國旗毛巾:同時標示著台灣與其他國家位置的毛巾,當時很自然地想,這真是個帶回來開學介紹台灣的好禮物,然後就開啟了一連串的錯誤。

當時網站上的banner是,1/20前下訂,1/22寄出。
(因為沒想到後來會發生慘劇,所以當時沒有截網站的圖。)
過年前大部份的網站都是這樣廣告的,而其他的訂單都有如期收到,因此1/18訂購的時候以沒有想很多。
網站上的商品頁標示著有 "現貨" ,以中文為母語的我,也很自然地認為所謂的 "現貨" 就是在倉庫裡有庫存,只要包裝就可以出貨的狀態,因此我除了817毛巾之外還選了數個國家的毛巾,包含一些相對冷門的國家,總共近 8000 元的訂單
網站上同時註明訂貨之後3-4天可出貨,雖然1/18訂的時候離1/22剛剛好含假日是四天,但網站上寫1/20前的訂單1/22可出貨,我也就沒想太多。

1/22的時候,我接到電話,這家公司問我,因為817掛布還沒有做好,所以這整筆訂單是否可以年後等掛布做好再寄。這時我就說,這裡面的東西我是要過年期間帶出國送人的,是否可以掛布之外先做好的商品先出貨,掛布年後再寄,對方愣了一下,說了類似像是噢,好好好之類的回應,但這天傍晚有收到email的出貨通知,因此,到這個時候還是如常理覺得,嗯,應該是出貨了。

然後,很顯然地,悲劇就發生在,過年前我沒有收到包裹,而我出國的時間在年假當中。


在除夕的早上,有些貨運還有配送,但問過樓下的管理室沒有這個包裹。
除夕吃完年夜飯之後,看了該FB還有在更新,這時以出貨通知的email回信告知沒有收到這個包裹,詢問這個包裹的追蹤碼。

接下來到初四出國前,每天不死心地還是寄email告知還是沒有收到包裹的狀況,但因為放年假,想當然爾年假期間店家沒有回,且到今天店家依然沒有回覆過這些email

而且讓人覺得離譜的是,我的包裹在年前訂,沒有收到也就罷了,結果1/20之後,店家開始過年的不出貨所以打折的活動,也就是,我白白地在過年前訂了近8000的毛巾,沒有收到貨,也沒有折扣。到這裡我開始覺得自己決定要訂這個我沒有買過的網路店家的商品當禮物是個錯誤的決定了。

初一請有FB的友人幫我傳FB私訊,到初四在機場的時候,友人問我有沒有收到店家的連絡,因為店家沒有回覆。到今天店家依然沒有回覆過這個私訊

初四出發之後,在這裡等到台灣初六開工,再次確認email還是沒有回之後,我用了另一個email寄信過去詢問同樣的訂單沒有收到貨的狀況。

這次終於店家很快地回信了:

"您好!!!!!
我確定有在1/22完成出貨,
但可能年間郵局配送有局部區域暫緩配送,大多數人22寄出23都有收到QQ
實在非常抱歉Orz 

剛剛查詢,已經在中午一點左右已經完成配送了@@"

我回信告訴他,我人已經出國了,包裹配送是送到台灣家裡的管理室,現在這個包裹實際上不是我收到,且現在才寄到那些本來要送人的禮物也已經沒有作用了,我這學期收不到了,因此詢問是否國旗除澳洲的部份可退貨,有些同學這學期之後就回國了。

接著他回:

"
我們一律都有在頁面寫非客製化3~4天出貨,  
您18號(周六)購買,其實正常也是禮拜一才會處理作業,
很多沒有即時庫存的,也是日夜趕工生產,
而我們也非常肯定1/22就有寄出,這是查的到的紀錄。

同時,我們新年期間是一律沒回覆訊息,
我想這點絕大多數的廠商都是如此,
並不是要跟您說放假最大,

原因很簡單,新年間任何貨物追蹤,
我們期間也無法做出任何處理,
只有物流公司上班、有人接電話我們才能處理追蹤,
如果年間回復,我們非常有可能開工後還遺漏您的訊息。

其實就生產、出貨的角色,
坦白說我們在年前真的是非常盡心盡力了Orz
卻因為物流沒順利配送而退貨,當然還是覺得遺憾,
我現在的想法是,
如果使用郵局寄送的到澳洲,運費的部份我們share如何?"

這是最後一次收到這個店家的email。
我回信告知這學期我沒有打算請家人寄包裹過來,因為住在鄉下地方收包裹不方便,時間和人力成本太高,往往需要自己在限定時間之內自己去郵局領。 
接下來店家就完全沒有下文也沒有回信了。
因為家人和我一起在這裡待了兩個星期,因此在這當中我們一直都沒有看到這個傳說中的包裹。到了家人出發回台灣的那天 2/13,我在這裡接到管理室打來的電話,詢問我們有包裹很久沒有領,才讓我又想起了這個來自地圖製造的包裹。

這個店家 1) 不回email 2) FB的私訊也沒回 3) Line的帳號朋友幫忙加也加不了,因此1/22 那天我接到的電話號碼是唯一一個能夠和他們聯絡上的手段,雖然用台灣號碼在這裡撥回台灣是國際電話,為了這筆高額的訂單我還是打了這通電話。

這是我從有網拍以來第一次遇到態度如此的客服:

接電話的似乎是老闆本人,電話接通之後我告知我到2/13因為已經出國的原因,我和家人都沒有看到這個包裹,這個老闆從最一開始就開始把物流沒有如期送貨的氣出在消費者身上:總之他1/22寄了,然後查詢的結果1/30也寄到了,他有把貨生產出來這就不甘他的事了有錯都是物流的錯。

聽到店家如此撇清責任,我也表明做為消費者,也沒有道理是我要額外花費其他的時間和人力的成本,家人要額外花時間和人力去幫這位老闆轉寄 "因為他的物流沒有如期送到" 的包裹到澳洲來。這些物流造成的問題也不是我這個消費者應該要承擔的。而且這位老闆這時候還只想 "share" 運費,而不是全額出寄到澳洲的運費。

這位老闆聽到這裡就開始連珠炮地說,他沒有義務要聽我打電話去責罵他而不想解決問題,我說我在email裡面已經問是否可針對國旗毛巾的部份退貨,他提到那這樣會造成他的損失,我回覆,我也沒有理由應該要為這個寄送的問題額外付出其他的成本。

電話後來不歡而散,和家人討論之後,他傾向整筆不要拆封直接退貨,包含817毛巾,因為這個老闆處理訂單的方式有些可怕。

隔天家人終於到家,收到包裹之後換家人打電話去詢問退貨的事宜,對方表示他可以全出運費,家人在電話的最後表示他需要和我討論,但目前傾向退貨,老闆在掛電話前對家人再次提到,整筆退貨的話對他會有損失,家人表示,這個錯誤非我方造成的,損失也是物流或店家的責任。

到此時家人尚未把包裹打開。

家人告知這樣的結果之後,我再次打電話過去,試著尋求雙方折衷的辦法,但該老闆聽到是我打過去的電話之後,沒講幾句就要我不要為了把氣出在他身上而打電話過去。

與這位老闆溝通的過程非常奇妙,現在想起來真的應該不要心軟直接整筆退貨把近8000元拿回來就好:
1. 他沒有回email是因為訊息太多,他每天都回信回到五點但還是回不完,他的信箱滿了,他還是沒有看到過年期間我們詢問包裹沒收到的email
2. 他也是在過年期間沒有收到年前訂購的家具的消費者,做為消費者他也很體諒 (但做為老闆他卻對消費者講話很嗆?)
3. 開始質疑為什麼從1/28 出國到2/13都還沒看到包裹,沒看到包裹只是我片面的說辭 (這種有出入境記錄的東西,現在甚至健保卡也能勾稽的資料,叫做我 "片面的說辭" ???)
4. 物流因為出貨送錯地址,多送了一趟到新竹去,才會沒有如期送到,他們追著這個訂單也追了一整天,他們也很辛苦
5. 如果我 "只是因為不開心" 而想退貨,他覺得很無奈,但如果我想退那也只好讓我退了 (一副遇到你這種奧客我也沒辦法的口氣)

當時這個老闆不時提到 "退貨的損失" 這件事,我當時也想,既然訂了近8000的訂單,我也不想做言而無信的消費者,因此最後耐著性子協商的結果是:
1. 對方出寄過來的運費
2. 退部份過年期間網站打折的價差
3. 加送了一個I'm from Taiwan的小胸章
 (他提到可以送小禮物,我問是那個胸章嗎,他說可以)
最後總共退了1000

原本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因此家人才把包裹打開,清點之後,發現少了一樣東西:
沒錯,那個年前在電話裡說還沒做好的掛布,沒有在包裹裡面,而且年後開工之後,這個店家也沒有主動在寄好之後寄送過來
我真的沒有看過用系統管理訂單的店家,還能管理成這個樣子,2010年的時候沒有遇過,沒想到2020年還有這樣的店家能生存到現在。

之後,收到中華電信傳來的簡訊:這些國際漫遊的電話費約3000,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總結:

過年前訂這筆訂單,時間線是:
1. 1/18 在網站上訂購標示有現貨且全無客製部份的商品
2. 1/22 早上接到電話詢問因掛布還沒做好,是否可以全數年後出貨,告知年假中要出國,無法如此配合,至少國旗毛巾需要年前收到。
3. 1/22 下午收到email出貨通知
4. 1/24 除夕未收到包裹,開始以email連絡,至今無回信
5. 1/25 請友人在FB上傳私訊,至今無回覆
6. 1/30 台灣初六開工,未收到店家任何關於包裹未到的查詢回覆,以另一個email信箱詢問,告知經查詢1/30下午已寄到台灣家中。
7. 1/30 收到店家email詢問國旗毛巾部份回台灣後是否可退貨,因物流晚到的關係,已經錯過本學期能拿給同學的時間,店家表示不希望退貨,希望能以他們補貼部份郵資的方式寄過來。
7. 1/30 回信告知住的是鄉下地方,收包裹付出額外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太高,本學期沒有打算請家人寄東西過來,希望可以退貨處理,店家至今無回信
8. 2/13 接到台灣家中管理室電話告知有包裹許久未領,主動打國際電話給店家詢問為何從1/30之後就一直沒有收到任何回覆,因出國的關係至今沒看到包裹,店家的回應:那是你的說法、我已經寄出了、物流晚到不是我的責任、出國不是幾天回去了,哪有那麼久還沒收到只是因為你不開心就想退貨。 (沒有說這是客服我還以為是八卦板的酸民)
9. 2/14 家人到台灣,拿到包裹之後主動打國內電話詢問退貨事宜,店家表示:那退貨產生的損失
10. 2/14 家人告知後,主動打國際電話給店家告知從最初未收到包裹之後的處理,包含email不回、FB私訊不回、以為包裹年後有到台灣的家就算了事了,因為這些製造我們負擔更多成本的方式希望能整筆退貨,包含817毛巾,店家開始再次迴圈:你出國還沒收到那是你的說法、我已經寄出了、物流晚到不是我的責任、物流送錯地方我們查了一整天才發現,我們也很辛苦,發現之後我也很生氣,怎麼就是最大的一筆訂單出錯、只是因為你不開心就想退貨,好啊那就退啊,那就來退啊、你打電話來只是想出氣
10. 2/14 晚間打開包裹清點之後,發現年前說沒有完成的817掛布沒有在裡面。
11. 2/17 家人主動打國內電話告知掛布沒有在包裹裡,且年後已經超過兩周了也沒有收到。店家查詢之後發現真的沒有寄,告知補做之後會再寄送。

這個店家,對於訂貨之後沒有收到商品的消費者,回應的方式是:
1. 不回email、不會FB私訊、LINE帳號無法加
2. 打電話過去是唯一能收到回應的方式,但消費者主動打電話去問包裹到底怎麼處理,店家先發洩完他的情緒之後,在一邊說自己很辛苦一邊抱怨是物流寄錯地方了,他沒有責任
3. 提出部份或全部退貨便開始一直提醒退貨會造成他的損失,而消費者因此損失的時間、電話費都不甘他的事
4. 訂單管理系統無法掌握訂單當中缺件的部份,年前沒有製作寄送的掛布,年後沒有再打電話詢問也沒有主動製作、配送。

購買地圖製造的這筆訂單,我們現在付出的是:
1. 近8000的商品金額 (店家退 350)
2. 因為這個遲到的包裹而要寄一個包裹到Adelaide來的運費 (店家負擔部份650)
3. 家人在上班時間去寄送包裹的時間和人力
4. 國際電話漫遊 3000
5. 家人從台灣打電話詢問退貨及掛布未寄送的電話費
未來要付出的是:
6. 包裹寄來時候如果沒有成功投遞要去郵局領的時間和人力

目前得到的東西:0
未來會得到的東西:
因為多寄這個包裹而補充的台灣食物、糖果及藥品
(出發時沒想到一個多月後疫情會這麼嚴重)


1/18 訂的包裹,經過了一個半月,付了 10000,搞得一肚子火,也還沒看到任何東西。

收到這個包裹之後 (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現在進入蓋牌的澳洲郵政系統無法追蹤了),我要用最快的速度送到這些同學手上,讓這些毛巾從我的視線當中消失。

花 10000 買一個非常貴的教訓。
當初真不應該鬼迷心竅跟風訂這個國旗毛巾,新聞的業配果然是看看就好。


Monday, 27 January 2020

貓。筆記


乾乾:
一天的乾乾份量約2-3匙,每天餵的話,放剛好 (3匙) 的量即可;放太多的時候她們反而會不太敢吃。

廚房的架子上有罐罐、備用的lactuose、備用的鮮食化毛膏以及麥牙糖化毛膏:


罐罐:
兩個碗,大致上份量一樣多就好。

大約再加等量的水之後用塑膠湯匙拌一拌。

各自吃罐罐的位置是固定的。

空罐在後陽台有回收的位置。

餵罐罐會有需要收拾和洗餐具的問題,不用有一定要每幾天餵一次的壓力。lactulose 也可加在罐罐裡餵。


肉泥+lactulose:
這個放定位之後很快就會被吃完,因此用肉泥餵lactulose是最簡便的。

用乾的小茶匙裝一匙肉泥,備用的肉泥寄到之後量會很足夠,因此多給一點也可以。

Lactulose在水槽的右邊,旁邊的量杯不會用到。 (備用的lactulose在罐罐那區)


 Lactulose用同樣的湯匙倒一小匙。

加1-2小匙的開水。

調勻之後看起來像這樣,非常受歡迎。

我們自己一天餵兩次,基本上一天一次也可以。


麥芽糖化毛膏:
若想加碼點心的話,這個也可以一天給一次。

用透明的湯匙 (這個化毛膏專用) 擠1cm,拿到她嘴巴前面,她會自己吃。


其他廁所事項:
有時小七可能會忘記要上廁所,抱她到外面她的廁所,她可能會想起來開始上,若當天沒發現她的便便的話,可以把她抱到廁所等她上上看。

若到連續三天都沒看到她的便便,可能需要帶她去獸醫那裡看看肚子的狀況。


Tuesday, 31 December 2019

Christmas in Jewel Changi Airport / 聖誕節 in Singapore

這次轉機的時候,旅館就在機場旁邊新開幕的購物中心裡,Jewel Changi Airport。和前一次住在市區相比從容很多,下飛機之後在沿著室內的指標和連通道走就到了。放好隨身行李之後,換成適合新加坡熱帶氣候的輕裝,就出發去逛街和吃東西了。
When I transited in Singapore, I stayed in a hotel just in a new shopping mall next to Changi Airport, Jewel Changi Airport. It was more relax and convenient than last time when I stayed in the city. After I put my luggage and changed my winter clothes into summer ones, I started my shopping and eating in Singapore.



商場中有一棵三層樓高的聖誕樹:
There was a huge Christmas tree:


旅館裡也有毛巾折成的小動物裝飾:
There were also towel animals in the hotel:


在新加坡這個現代的購物中心,好像打開了關閉了一年的購物開關,即使一開始只是Window Shopping也覺得很開心,在商場的各個角落也都有聖誕節的裝飾,在水舞表演的場地也有期間限定的聖誕表演,不過入場的資格是在單一店鋪消費滿50新幣,真的回到很有商業手腕的北半球,為了難得的聖誕節水舞,在購物中心裡找到可以送給大家的禮物 (在阿德雷得回家之前在Rundle mall 上逛了幾次也沒有找到想買的東西),順利地拿到入場卷了。
After one year, my shopping switch was turned on again in Singapore. I only did window shopping at the beginning. Later when I found out there was a special Christmas events at first floor and the ticket was to spend 50 Singapore dollars in one receipt, I started to find souvenir for my friends and easily got the ticket.
(When I was in Adelaide, I went to Rundle mall several times, but I could not find something suitable.)





除了兩個小時一次的聖誕節特殊表演之外,之間還穿插平日的表演,因此入場之後在裡面待長一點的時間就能夠看到兩種水舞表演,也順便讓逛了一個晚上而酸痛的腳休息一下。
Except Christmas events every two hours, there were also ordinary shows. When I stayed in the event area for more than one hour, I saw both events.

久違了的21世紀的聲光娛樂竟然進展到這樣的投影水準了,不過十二月在日本才發現這已經是現在發展已經穩定發展的技術了。隔了半年,回到北半球的第一個晚上,新加坡真讓我驚奇。
I haven't seen this kind of entertainment for a while, I was surprised by the image quality of projection on the artificial water fall. However, when I traveled to Japan later, I found this has already been a common technique used in theme parks. Six months later, the first night I came back to the north hemisphere, I was surprised by the comfortableness and modern entertainment in Singapore, which were the life I used to live in.


Monday, 30 December 2019

Christmas in Adeladie / 聖誕節 in Adelaide

十一月開始,City裡面開始有各種聖誕節的裝飾。
In Adelaide, Christmas decoration in Adelaide started from November.


Rundle mall 上的聖誕裝飾箱子:
Christmas box on Rundle mall:


雖然是夏天不會下雪的聖誕節,卻有雪景的主題。
Although Christmas in Adelaide doesn't snow, some of the decoration was in snow theme.

雖然十一月已經是春天的尾聲了,但氣溫還是像台灣的冬天,白天出門的時候有時還是要穿著大外套,晚上也會低於十度。
November was already the end of spring.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was still as cold as winter in Taiwan. I still wore coat in daytime. Some nights were lower than 10 degrees.


Tarntanyangga (Victoria Square) 也有很高的聖誕樹。
On Tarntanyangga (Victoria Square), there was a tall Christmas tree.


在城市附近的河邊有啤酒工廠的聖誕裝飾,據說是幾十年來的傳統了:
There was a traditional Christmas display at West End Brewery near city:

West End Brewery Christmas Display



雖然沒有在這個真正過聖誕節的城市過聖誕節,不過我想是和板橋的歡樂聖誕城完全不一樣的氣氛吧。
Although I didn't spend my Christmas time in this city, I imagined it wa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atmosphere of "Christmasland in New Taipei City".

Thursday, 12 December 2019

Another cat in Adelaide / 路邊的貓。二

這是九月一日的奇遇了。
This is an encounter on September 1.


這裡的城市裡很難得看到街貓,八月意外在路上遇到第一隻街貓的時候,還覺得很驚奇。三個星期後的這一天,早上在往公車站的路上,又看到了這隻街貓:
It is a rare experience to meet street cats in Adelaide. When I accidentally met the first street cat in August, I was surprised. Three weeks later, on my way to bus stop, I met this street cat:


這隻貓也很親人,靠近拍照也沒問題,但在路上停下來拍照的途中,半小時才有一班的公車也遠遠地來了,只好回去追公車了。
This cat was also friendly and beautiful. I could be closed to it and took photos. But when I stopped by and took pictures, my bus came. It was a pity that I could only say goodbye to it.




Sunday, 1 September 2019

Change the seeting of Windows update under metered internet / 使用計量付費網路時設定 Windows update

這是這幾天轉換網路的期間剛好發生的慘劇。澳洲的網路,即使是固網也有以流量計費的方案,因此連上網路之前先確認好電腦裡的 Windows update的設定,以免有限的流量被自動更新吃光。
This was the disaster happened few days later when I switched my internet plan. In Australia, metered internet plans are common even for home internet with nbn. Therefore, check your Windows update setting before you connect your laptop to internet.


2015年微軟強制Windows 7 和 8 的使用者更新 Windows 10 的時候,曾經因為強制下載及強制更新發生過一些災情:
In 2015, there were some damages about Windows 7 and 8 users were updated to Windows 10 unexpectedly:

日本漫畫家在工作時電腦自動升級Win10,未存檔原稿消失。
A Japanese manga artist lost his work during windows update.

非洲使用衛星網路的動物保護組織因為自動更新消耗6Gb的流量,需支付龐大的連線費用。
An African anim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pay a huge amount of money for 6Gb satellite internet because of Windows update.

當時看到以 Mb 計費的流量時還沒有遇過那樣的狀況,因為台灣的固網方案不論選怎麼樣的速度,都是無限流量。因此我一直沒有特別注意到自動更新消耗流量的狀況。
When I read the article about metered internet by Mb, I hadn't have this experience. Home internet plan in Taiwan are all unlimited with different speed. I never worried about the data consumption for windows update.


上星期在兩個不同網路的交接時期,因為新網路的系統問題,當中有一天多的時間我需要使用手機門號裡的網路,因為Optus七月的系統更新出錯,所以手機門號裡還有10Gb的網路可用,以之前的網路使用狀況來看,一整天的用量 (含網路語音通話) 大約是  1-2Gb 之間,因此,在等待新網路的期間,我也很安心地把手機網路接到電腦上,當時沒有開始語音通話,一如往常地瀏覽網頁。
Last week when I switched to a new internet plan, the new plan was under their system renewal that my new SIM could not be activated for 2 days. In those 2 days, I used the 10Gb data I got from the mistake in Optus' system update in July. My average data usage per day including internet voice chat was around 1-2 Gb. When I connected my laptop to my mobile internet, I surfed on the internet as usual without opening my internet chat.

手機上一直都有設定行動網路的流量警告,在分享網路給電腦之前,行動網路的使用量約是700-800Mb,分享沒多久之後,手機跳出了超過1Gb的警告,當下沒有想太多,只想到可能是電腦開網頁的時候使用了比較多的流量,設定好2Gb的警告之後,預期應該可以一直用到晚上了吧。
I used to set up the monthly data usage monitor for my mobile internet at 1Gb. Before I shared the internet to my laptop, the usage for August was around 700-800 Mb. I got the warning of 1Gb shortly after I shared the internet. I thought it might be the browser demanded more data. I set up a 2Gb warning and I thought it would be enough for the day.

結果一個小時候,手機就跳出了超過2Gb的警告,等於是在一個小時之內電腦就用掉了超過1Gb,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這時我發現有點不太對勁,開始用Windows 10 內建的流量監控看看到底是什麼程式在短時間內用掉了相當於原本兩天的流量,結果是:
系統!!!

One hour later, I got the 2Gb warning, which meant the laptop consumed 1Gb within a hour and it was still increasing. I started to realize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and I checked the data usage in Windows 10:
It was the system!!!

這時我想起了幾年前那個被強迫用衛星網路下載Windows 10 更新的非洲電腦,開始研究怎麼關掉Windows 10 的自動更新。
At this moment, it brought back the memory of that African anim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I started to check how to turn off the automatic Windows updates.

(Because of the large amount of pictures, I put the English part at the end of Chinese version together.)


若是 Windows 10電腦但是使用的是流量有限的wifi網路的話,以下的設定可以讓電腦不使用計量付費的網路在背景下載更新:

a. 設定使用中的網路為計量付費網路:
進到網路設定的視窗,將計量付費連線的選項開啟。

b. 設定自動更新,點進 "更新與安全性":
可以看到在我已經設定好不在限制計量付費網路下載更新的情況下,系統顯示有7Gb的更新內容要下載。前幾天我沒有關掉的話,我這個月的流量有7Gb就要在這裡用掉了。選擇這個視窗裡的 "進階選項" :
這裡要關掉 "自動下載更新,即使在計量付費數據連線上也一樣 (可能需要支付費用)" 。我認為微軟在系統裡預設這個項目是開啟的,是一種非常霸道的做法。

在這個視窗裡還有 "傳遞最佳化" 要設定:
"允許從其他電腦下載" 要關掉,系統也是預設開啟。根據系統的說明,這個選項開啟相當於其他同個網域的使用者可以從我們的電腦P2P下載Windows更新,對計量付費的網路來說,從我們的電腦傳出更新檔的上傳流量也算在流量使用裡面。這是我認為微軟第二個霸道的做法:把更新系統的成本轉嫁到使用者身上,而且對計量付費的使用者來說甚至還要自付這筆網路費用。

對於網路流量需要精打細算的話,記得看一下Windows 10是不是不知不覺已經吃掉你的流量了。


You can set up your Windows 10 not to download updates with metered internet with these steps:

a. Set the internet connection as metered internet:
Click on the internet your are connection with metered internet, and then turn on "set as metered internet" in setting.

b. Set the Windows update. Select "Windows update":
I turned off my update during metered internet so that the system will showed the data needed for this major update (in Chinese version it said 7.01Gb). Select advanced options:
Turn off "Automatically download updates, even over metered data connections (charges may apply)." This is the first pitfall in Windows update. From here, we also need to set up "Delivery Optimization":
Turn off "Allow downloads from other PCs". By allowing downloading from other PCs, we also allow other PCs download from our PCs, which means for metered internet users, we will pay for these upload data for the delivery optimization of Window update. This is the second pitfall in Windows update.

If you are on a metered internet and are confused about the data usage, check the setting for Windows update: this might be the reason.

Change the display language in Windows 10 / 在 Windows 10 改變顯示語言

上學期我的電腦是比較好用且穩定的 Windows 7,但是在開學時要設定網路的時候遇上了一些問題:連上學校的 wifi 網路需要另外的設定,我一開始不知道怎麼下載網路設定的時候去了 Ask Adelaide,也這麼剛好碰上一位非常不客氣的亞洲人:我看不懂你的電腦寫什麼。然後我就吃了閉門羹。
Last semester, my laptop was a Windows 7 one, which was more stable and more user friendly. But I got some problem when I set up my student wifi connection. When I tried to set up the wifi, I went to Ask Adelaide, where I met a very cool Asian man. He said. "I don't understand what your laptop says" and refused to assist me with wifi setting.

事後在網路上查 Windows 7 怎麼把顯示介面改成英文,結果是家用版的Windows 7 SP1 需要另外的語言套件,但是已經無法下載了,所以我的 Window 7 無法在不破解系統的狀況下改成英文介面。因此,上學期的 Windows 7 遇到操作上的問題,只能靠自己了。
I did some research on the internet about changing user interface to an English one. The result was for Windows 7 Home edition SP1, I needed a language pack to change the displayed language. This pack was unavailable anymore so that I could not change my display language without cracking my windows 7. Therefore, for the first semester, I could only figure out my IT issue when I got error messages.


這學期換成 Windows 10 當然不是只有這個原因,不過 Windows 10 的好處之一是顯示語言在設定當中就能更改,重開機就會生效,對於雙語使用者來說是個很方便的功能。
I changed to a Windows 10 this semester for several reasons, not only for the display language. But, an advantage of Windows 10 is that you can easily change the display language in Set-up and it works after next sign-in. This is convenient for bilingual users like me.


進到設定之後,選地區及語言:
在顯示語言的地方改成英文或其他想要的語言之後,下次重開機就會生效了。


In Set-up, choose Region & language:
 Select the display language as you wish and then restart your windows. It's done!